黃連
(Coptis chinnsis Franc.)
Rhizoma Coptidis
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nsis Franc.、三角葉黃連 C.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或雲連 C. teeta Wall. 的乾燥莖根。
此三種黃連分別習稱為 “味連”、”雅連” 和 “雲連”等多系栽培。主產於四川、雲南、湖北等地。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乾燥後可用。生用、酒灸、清炒、姜汁灸、吳茱萸水灸皆可用。
首載於《神農本草經》曰: [ 味苦、寒、無毒。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傷辟、下痢、婦人陰中腫毒。]
《名醫別錄》曰: [ 主五臟冷熱,久下泄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療口瘡。]
主要成分
黃連根莖含有主要成分的為多種生物鹼,包括小檗鹼 (berberine 黃連 ) , 黃連鹼 (coptisine),掌葉防己鹼 (palmatine 巴馬亭),藥根鹼 (jatrorrhizine),表小檗鹼(epiberberine),甲基黃連鹼 (worenine),非洲防己鹼 (columbamine),木蘭花 (magnoflorine) 等多種有效元素。
食用方法
據研究和臨床經驗和實驗研究表明 : 黃連屬毛茛科植物,富含生物鹼類化合物,歸心,脾、胃、膽、大腸、等多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傷寒論》中對黃連的用量建議因證而異,一般用量為一兩,次大量為二兩,最大量亦不應多於四兩,可單味煎服或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常用量為2 – 10 克。
黃連根莖含有主要成分的為多種生物鹼,其中含小檗鹼 (berberine 黃連 )含量最高。黃連Coptis chinnsis Franc.、三角葉黃連 C.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或雲連 C. teeta Wall. 中以小檗鹼含量最高,平均都超過 4%。小檗鹼口服不易吸收,主要經過肝臟代謝,代謝產物經腎臟排出,尿中原形物較少。
- 解熱、抗炎
黃連根莖所含之小檗鹼對急慢性炎症都有抑制作用。黃連其他成分如藥根鹼 (jatrorrhizine) , 和黃連鹼 (coptisine)等也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小檗鹼能明顯抑制催化因子 ZAP 誘導的中性粒細胞催化作用,抑制酵母多糖誘導的多形核白細胞化學發光反應,對白細胞系產生的羥自由基及過氧化氫導致的化學發光亦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靜脈滴注小檗鹼可降低前列腺組織炎症中E2 (PGE2) 的含量。 小檗鹼還可明顯降低中性粒細胞中磷脂酶A2 (PLA2) 的活性,減少炎性介質的生成。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黃連具有廣譜的抗狷原作用,對體外多種病菌,結核桿菌及真菌等都有抑制或殺滅作用。有效成分主要為多種生物鹼,其中包括小檗鹼 (berberine 黃連 ) , 黃連鹼 (coptisine),掌葉防己鹼 (palmatine 巴馬亭),藥根鹼 (jatrorrhizine),等多種元素極為有效。而三種黃連 “味連”、”雅連” 和 “雲連”等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悍菌、銅綠假單胞菌、痢疾悍菌、傷寒悍菌、陽溝悍菌共7 種 16 株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巴馬亭和藥根鹼對卡爾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抗菌作用。黃連煎液及小檗鹼在體內或體外均有一定的抗阿米巴作用、小檗鹼對多種流感病毒及新城雞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 抗細菌毒素、抗腹瀉作用
黃連和在其中的小檗鹼均能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能力。黃連能對抗大腸悍菌所引起的腹瀉,小檗鹼則能對抗霍亂毒素所引起的腹瀉,並減輕小腸絨毛的水腫,分泌亢進等炎症反應,降低死亡率。小檗鹼對非感染性腹瀉也有對抗作用,如抗蓖麻油及蓄瀉葉所引起的腹瀉。
- 鎮靜、催眠
心火亢盛,躁擾心神,出現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黃連瀉心火,解熱毒,具有中樞抑制作用。小檗鹼和黃連鹼均為季胺類生物鹼,不易透過血腦屏障,研究表明如能將季胺類生物鹼還原為叔胺類生物鹼,如四氫小檗鹼,四氫黃連鹼,可以透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增強。
- 對心腦血管系統
心主血脈,心火亢盛可引起多種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近代大量研究和實驗以及臨床應用資料證實,黃連具有良好的活血通脈功效,這主要體現在其解毒瀉火,並以瀉心經實火見長,尤其是小檗鹼對心血管作用非常廣泛。
抗心肌缺血 黃連的成分中的小檗鹼能抑制血清游離脂肪酸的增高,降低梗死後病理性 Q 波的發生率,對缺血性心肌具有保護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
抗心律失常 小檗鹼具有顯著抗心律失常作用,對多種原因誘發的心律失常起對抗作用。小檗鹼還能降低結扎冠狀動脈引起的犬缺血性心律失常 (室早、室顫) 的發生率。另外藥根鹼也抗心律失常作用。
擴血管、降血壓 小檗鹼脈給藥靜,亦具有降血壓作用,降壓同時伴後負荷和心率下降。除小檗鹼外,黃連的其他成分如巴馬亭),藥根鹼 (jatrorrhizine),和木蘭花 (magnoflorine)等亦有不同的降壓功效。
抗血小板聚集 小檗鹼對 ADP、花生四烯酸 (AA)、膠原II (CO II)、及鈣離子載體 ( A23187)、秧誘發的血小板聚集和ATP 釋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檗鹼對正常人和血小板高聚集率患者,都能使 ADP 和腎上腺素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小檗鹼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昇高血小扳內 cAMP 水平和 Ca2+ 拮抗作用有關。
綜上所述,黃連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與其抗病原體、抗內毒素、抗炎、解熱、鎮靜、保肝、利膽、催眠、黃連還具有明顯的心血管藥理活性、以及抗腦缺血、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理作用有關,主要成分為小檗鹼。
黃連是毛莨科植物,性味苦寒,清熱之中,燥濕力亦強,故稱為清熱燥濕藥,《珍珠囊》曰: [黃連主要作用有六: 一: 瀉心臟火; 二: 去中焦濕熱; 三: 去風濕; 四: 諸瘡必用; 五: 治赤眼暴發; 六: 止中部見血。黃連之於濕熱症。亦因其苦,降泄熱力大,可用來治療臟腑火熱症。
- 濕熱痞滿、嘔吐吞酸
黃連大苦大寒,清熱濕燥功能大於黃芩,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長於清中上焦濕熱。治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脘腹痞滿,惡心嘔吐,常配蘇葉用,如蘇汁黃連湯 (《溫熱經緯》),名見 (《中醫婦科學》),或配黃芩,乾姜,半夏用,如半夏瀉心湯 (《傷寒論》) ; 若配石膏用,可治胃熱嘔吐,如石連散 (《仙拈集》) ; 若配吳茱萸,可治肝火犯胃所致脇肋脹痛,嘔吐吞酸,如左金丸 (《丹溪心法》) ; 若配人參,乾姜,白朮等藥共用,可治脾胃虛寒,嘔吐酸水,如連理湯 (《症因脈治》)。
- 濕熱瀉痢
黃連主入大腸經經,善清瀉痢,單用有效。若配木香,可治濕熱瀉痢,腹痛裡急後重,如香連丸 (《兵部手餘方》) ; 若配葛根,黃芩等藥共用,可治濕熱瀉痢,兼表症發熱,如葛根,黃芩,黃連湯 (《傷寒論》); 若配烏梅,可治濕熱下痢,膿血日久,如黃連丸 (《外台秘要》)。
- 高熱昏晨、心煩不寐、血熱吐衂
黃連是清熱瀉火解毒之中,尤善清瀉心經實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晨昏煩燥之症。若配黃芩、黃柏、梔子等藥共用,可治三焦熱盛,高熱煩燥,如黃連解毒湯 (《外台秘要》) ; 若配石膏、知母、玄蔘、牡丹皮、等藥共用,可治高熱神昏,如清溫敗毒飲 (《疫疹一得》) ; 若配黃芩、阿膠、白芍、等藥共用,可治熱盛傷陰,心煩不寐,如黃連阿膠湯 (《傷寒論》) ; 若配玉桂,可治心火亢旺,心腎不交之征仲不寐,如交泰丸 (《韓氏醫通》) ; 若配大黃、黃芩、可治邪火內熾,迫血妄行之吐衂,如瀉心湯 (《金匱要略》) 。
- 瘫腫療瘡、目赤牙痛
黃連既是清熱濕燥,又能瀉火解毒,更善療瘡毒。用治瘫腫療瘡毒,多與黃芩、黃柏、梔子等藥共用,如黃連解毒湯 (《外台秘要》) ; 若配淡竹葉,可治目赤腫痛,赤脈贅肉,如黃連湯 (《普濟湯》) ; 如配生地黃、牡丹皮、升麻等藥共用,可治胃火上攻,牙痛難忍,如清胃散 (《蘭室秘藏》) 。
- 消渴
黃連善清胃火,而可治胃火熾盛,浦谷善飲之消渴症,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普濟方》) ; 或配黃柏、以增強瀉火之力,如黃柏丸 (《聖濟總錄》) ; 如配生地黃、可治腎陽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如黃連丸 (《外台秘要》) 。
- 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黃連既有清熱濕燥,又能瀉火解毒之功,取之制為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濕瘡,取之浸汁塗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
此外,在商品藥材中,黃連在古今醫學文獻均視黃連為無毒之良藥。
黃連味苦,寒,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二得。歸心,脾、胃、膽、大腸、等多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連主治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晨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衂,目赤吞酸,牙痛,消渴,月痈腫疔瘡,外用可治療濕疹,濕瘡,中耳炎等多重功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代替醫囑或專業診斷,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醫生及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