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


苦蔘
(Kushen)

Sophora flavescens Ait

為豆科植物苦蔘 (Sophora flavescens Ait ) 的乾燥莖根。
中國各地均有出產。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頭及小鬚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生用。

歷史

首載於《神農本草經》曰: [主心腹氣結,癥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壅腫。]
《本草正義》曰: [苦蔘味大苦、性大寒。退熱泄降,蕩滌濕火,其功效與黃芩、黃連、龍膽皆相近,而苦蔘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殺濕熱之蟲,較之黃芩、黃連力量尤烈。近人故不敢以入煎劑,蓋不特畏其苦味難服,亦嫌其崚勵而避之也。然毒風惡癩,非此不除,今人但以為洗瘡之用,恐未免因噎廢食耳。]

簡介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和黃酮類。現在已分離出的生物鹼多達20餘種,目前認為具有藥理活性的五種主要生物鹼是苦蔘堿 (matrine)、氧化苦蔘堿 (oxymatrine)、槐果堿 (sophocarpine)、槐胺堿 (sophoramine)、槐果定堿 (sophoridine)。其他生物鹼還有槐果醇堿 (sophoranol)、N-甲基野靛堿 (N-methylcytisine)、臭豆堿(anagyrine)、贗靛葉堿(bapaptifoline)。
根中所含黃酮量為 0.3%,進一步可分離得到二氫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醇。苦蔘中還含有多種游離氨基酸、脂肪酸、蔗糖等。

食用方法
據研究和臨床經驗和實驗研究表明 :
據研究和臨床經驗和實驗研究表明 : 苦蔘屬豆科植物,富含生物鹼類化合物,歸心、胃、肝、大腸、膀胱等多經。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神農本草經》中對苦蔘的用量建議用量為不宜太多及長期使用,如湯劑以 3 ~ 10g為宜。
現代用法
苦蔘乾燥根莖含有主要成分的為多種生物鹼和黃酮類。其中認為具有藥理活性的五種主要生物鹼是苦蔘堿 (matrine)、氧化苦蔘堿 (oxymatrine)、槐果堿 (sophocarpine)、槐胺堿 (sophoramine)、槐果定堿 (sophoridine)。
其他生物鹼還有槐果醇堿 (sophoranol)、N-甲基野靛堿 (N-methylcytisine)、臭豆堿(anagyrine)、贗靛葉堿(bapaptifoline)。
而根中所含黃酮量赤可進一步可分離得到二氫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醇。苦蔘中還含有多種游離氨基酸、脂肪酸、蔗糖等多種可供藥用的化學品。

  • 解熱、抗炎
  • 苦蔘注射液或氧化苦蔘堿可為靜脈注射,對四連菌苗引起的體溫升高有明顯的解熱作用,給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可使體溫顯著降低,產量降溫作用。
    苦蔘水煎液和苦蔘堿均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苦蔘注射液、氧化苦蔘堿腹腔注射都有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腫脹作用。苦蔘堿肌肉注射,可明顯對抗巴豆油誘發大小鼠耳殼腫脹炎症、對腹腔注射冰醋酸誘發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發炎的機會有很大的抑制山能力。苦蔘堿的抗炎作用可能與膜穩定有關。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 苦蔘及苦蔘總堿在體外培養物上及小鼠體內均有顯著的抗阿薩奇B3 組病毒。體外對該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有抑制作用,於體內可抑制病毒在心肌中的增殖,延長感染小鼠存活時間,抗病毒機理與抑制蛋白質合成有關。

  • 抗細菌毒素、抗腹瀉作用
  • 多種苦蔘堿對小鼠移植性腫瘤,均顯示有抑制作用。對小鼠艾氏腹水癌,苦蔘堿 (matrine)、氧化苦蔘堿 (oxymatrine)、去氧苦蔘堿 (deoxymatrine) 及苦蔘總生物鹼均能延長患癌小鼠的生存時間,其中氧化苦蔘堿的作用最強。苦蔘及其成分抗腫瘤作用還包括 :
    1: 誘拐癌細胞死亡 ;
    2: 促進癌細胞分化;
    3: 抑制癌細胞 DNA 的合成;
    4: 直接殺害癌細胞。
    苦蔘主治熱痢便血,苦蔘堿灌胃能明顯延長炭末小鼠黑便排出潛伏期,推遲蓖麻油性濕類排出時間,減少小鼠排糞量,但沒有影響小鼠的小腸推進功能。

  • 抗過敏
  • 苦蔘有免疫抑制作用,比較其之五種生物鹼的免疫抑制功能,其中苦蔘堿的作用最強,能抑制脾臟 T 細胞增殖,並抑制白細胞介素 2 (IL- 2 ) 的生成或釋放,而槐果堿則最弱。氧化苦蔘堿皮下注射,可顯著抑制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 對心腦血管系統
  • 研究報告指出金銀花能提高小鼠腹腔炎性細胞及外周白血細胞的吞噬能力,從而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功能。

  • 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
  • 苦蔘味苦、性寒。歸心、胃、肝、大腸、膀胱等經。
    心主血脈,心火亢盛可引起多種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近代大量研究和實驗以及臨床應用資料證實,苦蔘具有良好的活血通脈功效,這主要體現在其解毒瀉火,並以瀉心經實火見長,尤其是苦蔘堿對心血管作用非常廣泛。

  • 抗心肌缺血
  • 苦蔘的成分中的苦蔘總堿和苦蔘水浸醇沉液能減輕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抑制 ST 段下降和T波平等心電圗缺血性變化。苦蔘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與之擴張冠脈及外周血管,增加心肌氧供應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有關。

  • 抗心律失常
  • 經苦蔘總堿靜脈注射,具有顯著抗心律失常作用,對烏頭堿、氯化鋇、結紮冠狀動脈等原因誘發的心律失常起對抗作用。苦蔘總堿還能降低及減慢心率,明顯延長心電圗 P – R 及Q – T間期使右心房自動頻率減慢,左心房最大頻率降低。此外,氧化苦蔘堿 (oxymatrine)、槐果堿 (sophocarpine)、槐胺堿 (sophoramine)、槐果定堿 (sophoridine) 也有抗實驗性抗心律失常作用,唯作用較弱。

    綜上所述,苦蔘的清熱燥濕、殺蟲等功效與其抗病原體、抗內毒素、抗炎、解熱、止瀉、抗過敏、抗腫瘤等藥理作用有關,但未見與其利尿功效相關的藥理報導。另外,苦蔘還具有顯著的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成分為生物鹼。


傅統用法
苦蔘味苦、性寒。歸心、胃、肝、大腸、膀胱等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等多重作用,主治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陽癢陽腫,濕疹,濕瘡,皮膚痕癢,疥癬痲瘋等。

  • 濕熱瀉痢
  • 苦蔘味苦、性寒。入大腸、膀胱等經。功能清熱燥濕而治胃腸濕熱所致泄瀉、痢疾、可單用,如 (《仁存堂經驗方》) 以苦蔘制丸服,治血痢不止 ; 或配木香用,如香蔘丸 (《奇方類編》) ; 治濕熱便血,痔漏出血,可配生地黃用,如苦蔘地黃丸 (《外科大成》) ; 若治溫蒸濕熱之黃疸,可配龍膽,牛膽汁用,如 (《補缺肘後方》) 之治谷疸方。

  • 濕熱帶下、陽癢陽腫、濕疹、濕瘡、皮膚痕癢、疥癬
  • 苦蔘既能清熱燥濕而治胃腸熱所致泄瀉,及為治濕熱所致之帶下症及某些皮膚病的常用藥。若治濕熱帶下、陽癢陽腫、可配蛇床子、鶴虱等藥用,如榻癢湯(《外科正宗》) ; 若治濕疹、濕瘡,單用煎水外洗有效,或配黃柏、蛇床子煎水外洗 ; 治皮膚痕癢,可用皂角、荊介等藥用,如蔘角丸,(《雞峰普劑方》) ; 若配防風、蟬脫、荊介等藥用,可治風疹瘙癢,如消風散 (《外科正宗》) ; 若治疥癬,可配花椒煎湯外搽,如蔘椒湯 (《外科證治全書》) ; 或配枯凡,硫磺製成軟膏外塗。

  • 濕熱小便不利
  • 苦蔘既能清熱、利尿、可用濕熱溫結之小便不利灼熱澀痛,常配石偉、車前子、梔子等藥用。


功能
苦蔘味苦、性寒。歸心、胃、肝、大腸、膀胱等經。
苦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作用,苦蔘總生物鹼,有抗病原生物,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過敏、平喘、鎮靜安定和增強心肌收縮力等作用。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代替醫囑或專業診斷,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醫生及接受專業治療。

參考《中藥藥理學》: 2010年15次版 ; 主編 : 侯家玉 ; 方泰惠。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中醫臨床安全用藥》: 2009 年第一版 ; 主編 :劉良教授 ; 萭里出版社。
《中草藥–識別與應用 (中刪》: 主編 :劉基柱 ; 廣東人民出版社。
《Chinese-English: Guideline for Safe of Comm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Editor: Huang Luqi; Wang Qian ; Publisher: Shanghai Scientific Technology Institute; 1st edition, 2009.